日曆上的數字,
又悄悄接近一年一度的清明,
為了不與其它祭祖人、車潮相爭,
於是與家人提前來到開元禪寺祭拜祖先。
開放時間:每月初一、十五
如不是這個時間要進去的話,
得從旁邊的慈愛醫院進入。
話說這開元寺可是很有故事的,
就聽我娓娓道來吧!:)
簡介
位於台南市北區北園大街上,
目前為台南市內規模最大的佛寺,
也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官方寺院,
其原名為『北園別館』。
補個題外話,
北園別館建於明朝永曆34年間(西元1680年)三月,
鄭經因海戰失利進而退守台灣,
也因此復明之志逐漸消減,
加上他的親信相繼去世,
導致心灰意冷並不理政事。
於同年選擇邑治北方的洲仔尾,
建造這座園亭命名『北園別館』,
亦是他作為酗酒作樂麻醉自己的地方。
隔年一月二十八日,
因併發症而死於別館。
回到正題,
開元寺距今將近三百年的歷史,
雖經過幾次的修建,
但建築風格上仍保有『伽藍格局』,
是典型佛寺的形式,
為國家二級古蹟。
既然是被列為二級古蹟,
所以古蹟若是有所損毀,
不論大或小,
都是無法輕易修補的,
還得經過麻煩的申請修補手續呢~
發展
開元禪寺原是鄭經在台灣的行館以及安養母親董氏之所,
志清朝康熙29年(西元1690年)才改建為全島最大的佛教寺院;
完工後由於該寺位於在海、溪會流處而取名『海會寺』,
至乾隆42年(西元1777年)台灣知府蔣元樞加以大規模修建,
冠稱『開元寺』並留有碑圖、文說明,
嘉慶元年(西元1796年)為慶祝皇帝登基,
意取『聖天子緩靖海疆至意』而更名『海靖寺』;
日據時代到光復時期雖經歷過幾次劫難但開元禪寺依舊保存了下來,
並創辦佛學院、幼稚園、慈愛醫院等等,
成為台南市重要的歷史文物資產。
建築風格
開元禪寺的殿堂配置屬四合院式,
接近禪寺建築所謂的『伽藍七堂』規制:
1. 山門(三川門)、
2. 前殿(彌勒殿)、
3. 主殿(大雄寶殿)、
4. 南北配殿(左右廂房)、
5. 鐘鼓樓和法堂(以主殿兼用)。
開元禪寺的三川門、彌勒殿和大雄寶殿三棟建築都是三川脊式,
『彌勒殿』又稱『天王殿』!
入三川門後的第一座大殿,
正殿供奉彌勒佛和四大天王,
左右偏殿分別是開山堂和淨業堂。
『大雄寶殿』為開元禪寺的主殿,
正殿主祀釋迦牟尼並另祀菩薩、尊者和十八羅漢。
『大士殿』主祀觀音菩薩,
兩層的中西合璧建築為特色,
1樓正殿牆上嵌有十餘個龍、鳳、鯉魚等造型的崔替,
2樓中央主祀千手觀音,
並附設慧光圖書館。
以上,
介紹完畢。:)
接著來四處走走、看看吧!
這是七絃竹,
說是葉上有如七條絃的紋路,
因而稱之!
而這竹是在日據時代就在這裡的囉~
比我還要年長粉多。V_V
這也是棵歷史悠久的老樹,
最好玩的是它的根從上往下生長,
然後用力鑽進土地下,
形成了這樹有好多的”腳”的奇觀。@@
接近三川門的廣場上,
更有一棵巨樹!
枝幹一直往外延伸,
感覺好像就要把這地方完全的包覆起來。
三川門右邊那尊是唏鄭將軍(黑臉),
另一左邊我沒有拍到的是咳陳將軍(紅臉),
不知是不是類似守護神、門神?
山川門之門神。
和左右兩側是同一神嗎?@@"
花企丫啦~>"
左象腳下踩的是石鼓,
右獅腳下踩的是石鐘。
其它的我沒有參觀,
所以照片相對少了很多,
就介紹到這裡囉!^_^
更多照片:http://www.wretch.cc/album/album.php?id=vemisa&book=1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