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 天空的魔術藍:
ISO 12 25 50 100 200 400 800 1600 EV -3 -2 -1 0 +1 +2 +3 +4
就在太陽下山10後~30分,
搭配水的倒影畫面,
會有很不同的感覺喲~
利用偏光鏡時,
要轉至水面上會反光!
* 拍櫻花:
櫻花花期約一個星期,
當樹上開始長綠葉時,
就是櫻花已經盛開,
拍起來就沒那麼好看囉~
山櫻要找朝上生長的拍攝,(幾乎是向下生長)
比較有生命力。
吉野櫻找色彩比較豐富的,
因為它有深淺色的花朵。
* 陰天攝影:
反差與飽和度調高,
曝光調低。
* 樹枝枝幹:
若是由下往上生長,
則拍側面的角度會是最美的,
尤其是梅花最適合這種拍法。
* 拍人:
相機位置不要高於MODEL,
否則會矮化MODEL!
拍MODEL的側面,
手臂與大腿會是最粗的,
儘量避開這種角度。
MODEL的身材不要向著建築物,
向外會有空間感。
* 花的水珠:
1. 對焦要對水,才會晶瑩剔透!
2. 對焦對花蕊。
* Exposure Valve = EV(曝光值)
主體亮度會影響紋路的呈現!
若相片檔案是要利用在印刷部份,
記得EV值要調亮,
因印刷輸出的色彩偏暗。
* 光圈 + 快門 = EV(曝光值)
相同的EV值,
可以有不同的光圈與快門的組合!
當然不同的組合即有不同的效果。
但不變的依據標準是:用這樣的光圈快門,將景物拍成中灰色調的明亮度!
* ISO 與 EV 之間:
雖然老師說不用記,@@
那就看一下吧!
A. 對『場景』而言:
曝光愈多 → 光線愈強 = 光圈愈小或快門愈快。
曝光愈少 → 光線愈弱 = 光圈愈大或快門愈慢。
B. 對『相片』而言(重要):
EV值愈高 → 照片愈亮 = 光圈愈大或快門愈慢。
EV值愈低 → 照片愈暗 = 光圈愈小或快門愈快。
* 測光表的工作原理:
因自然界的每種物體明亮度都不同,(明亮度即反射率)
但平均都以中灰色反射率18 %居多,
所以相機以18%的亮度為『曝光正確』的標準。
綠為最接近18%,
所以拍攝場景有綠就對綠色測光。
* 將場景還原18%中灰色的曝光量:
1. 18%是介在黑與白之間的灰
2. 是一個平均值
攝影裡的顏色通通都會變成18%,
只有黑與白是極端。
希望拍攝物體比中灰色亮時:反射的光線越多,物體也就顯得越明亮!
光圈大或快門速度降低,
例如拍攝白色,
以測光的值加一或二格的EV,
才會呈現更接近白色的白。
希望拍攝物體比中灰色暗時:反射的光線越少,物體也就便得暗沈!
光圈小或快門速度提高,
例如拍攝黑色,
以測光的值減一或二格的EV,
才會呈現更接近黑色的黑。
補充資訊:http://forum.digi-matrix.com/redirect.php?tid=1890&goto=lastpost
* 測光表:
A. 入射式測光表 - 最準,但必須拿到物體前面。
B. 反射式測光表 - 不太準,干擾太多。(我們相機內的測光表都是反射式的,那表示...我們的測光都不準啦!XD)
老師的建議是不需要買,
因那是給傳統相機使用的,
以底片為主,
而數位的感光元件日新月異,
做的是愈來愈好了,
用了測光表也不見得是準確的,
就把這個測光表的錢省下來吧!
* 測光模式:
80% 用矩陣測光(唯有逆光,其它狀況都用此測光模式)。
20% 用點測光(逆光時用)。
0% 中央重點測光沒有矩陣來得準(通通不用此法)。
一、矩陣測光(評價測光/分區測光/蜂巢測光):
觀景窗的總合,怎麼拍都是正確的測光,唯有逆光下的測光不準!需修正。
二、中央重點測光:
此為CANON多出來的測光方式。只考慮觀景窗中間的部份!由中央擴散至外圍測光,愈外圍的測光愈不被考慮。
三、點測光:
偏對焦點,誤差最大,但最具特色。
* 測光模式選擇:
以測光區的大小來決定測光模式。
1. 18%範圍大,用矩陣測光。
2. 18%範圍小,用點測光。
3. 18%於正中央,用中央重點測光。
網路上找的資料,
可以看看以下的測光模式解說:
.權衡式測光:
權衡式測光又稱為評價測光,它是將畫面切割成數個區塊,然後進行測光統合整換取一個曝光數據,在多數的數位單眼相機上都具備了這項測光功能系統。它除了以本身的區塊計算來做考量之外,也運用了相機本身內建的測光資料庫數據,算是兼容了軟硬體合併的測光拍攝模式。大數運用在順光、側光及大面積光度均勻的環境下拍攝,像是多人團體照及反差較小的風景環境等等。
.重點測光:
新加入的點測光佔畫面中央約4%的面積,範圍相當地小所以相對集中,因此很適合用來人像、微距等,以得到較精準的單一點測光。對許多專業的攝影師來說,這個測光方式最常被拿來使用,不過也由於這個曝光的基準點較小,所以有時拍出來的落差會比較大,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,若使用這個測光方式的話,建議取畫面的中間調做為基準點為佳。
.局部測光:
這個測光佔畫面中央約9%的面積,與Canon EOS 40D相同。它主要是針對較大範圍的平圴區域,所進行的測光功能,應用在生態、活動或是半身以上的人像使用居多。不過,因為多數人偏愛使用點測或是中央重點平均測光,這個設定筆者覺得較少會使用到。
.中央偏重平均測光:
一般而言,這個測光的設計是考量到拍攝者會將作品對焦位置擺放在中央,也因此在感光元件處理這個位置的測光後,再將周圍的測光參數做平均加權的計算,所以在多數拍攝作品會在中央位置時,這個測光模式是最為多數人使用的方式,對初入門的使用者來說,這也是最常用到的測光模式。
* 測光技巧:
1. 測18%(測光測灰卡)用點測光。
2. 測最亮與最暗的中間。
3. 測綠色物體。
4. 測希望曝光正確的地方,EX. 太陽曝光(打太陽)以中央重點測光!此為特例。
無法測光時:
1. 拉近或拉遠鏡頭測光(若相機沒有點測光時)。
2. 換鏡頭測光。
3. 測光測手心或手背。
* 色階分佈圖:
暗部表示 - 曝光不足。
亮部表示 - 曝光過度。
像素表示 - 記錄明暗的資訊。
A. 正常(很平均的曲線圖)
從暗到亮都有記錄到資訊。
B. 陰天:反差提高,若調至已極限,就請晴天再拍囉!
C. 左空右空(反差過低):反差提高。
D. 左高右高(曝光過度、曝光不足、反差過高):反差降低,亮與細節才能表現出來。
E. 偏左(曝光不足):+ EV
曝光量不足,
所以暗的細節就有損失!
右邊的資訊少,
所以亮度不足。
在數位檔裡,
曝光過度比不足還糟,
所以寧可是不足的情況,
還可以靠軟體編修!
F. 偏右(曝光過度):- EV
若左端資訊過少,會導致缺少黑色的部份。
而右端太過,會讓亮的細節損失!
補充資訊:http://www.cameraunion.net/forum/showthread.php?threadid=150512&pagenumber=1
特別注意的:
1. 拍攝條件是在極暗或極亮的狀態下,是無法以上述方法修正的喲!
2. RAW檔可以拍過曝,因為拍出來比JPG檔還暗。
3. 自動包圍曝光,可解決所有測光的問題。(會拍三種不同測光值的照片)
- Mar 28 Fri 2008 16:21
數位攝影 實戰訣竅篇 No.14:測光 & 曝光補償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